2013年4月9日 星期二

BoardGame 介紹 vol.3: 勒阿弗爾港 (Le Havre)

桌遊界有一則俗諺說:"平生不玩農家樂 ,便稱宅宅也枉然!"。沒錯,今天要介紹的這款遊戲就是"農家樂"(Agricola)的姐妹作(欸?):"勒阿弗爾港"(Le Havre)。

此時,大家可能會好奇"Top 10桌遊系列"怎麼不是介紹鼎鼎大名的 "農家樂",反而是這款"勒阿弗爾港"(以下簡稱LH)呢?那就請大家繼續看下去!

農家樂三部曲之二:勒阿弗爾港(Le Havre)

"洛陽城外"(At the Gates of Loyang)、"農家樂"(Agricola)、"勒阿弗爾港"(Le Havre)以及"祈禱與工作"(Ora et Labora)所組成的農家樂系列,是近幾年來桌遊界興起的閃耀之星,畢竟光是"種田"這個主題居然可以連譜這麼多樂章也實屬不易。

首先還是要介紹一下這款遊戲的德國設計師:Uwe Rosenberg(烏。玫瑰山,以下簡稱UR)。前些年,"農家樂"發光發熱的時候(其實現在也是),這個名字在桌遊界可是家喻戶曉。UR的拿手好戲就是"卡牌驅動"類型的遊戲設計,也因為如此,他的遊戲總是擁有相當豐富的卡片數量。但是在重重的卡片之下,蘊含的是更深刻的資源管理與多元的跑分策略。另外我也很喜歡UR的遊戲種是存在著"餵養壓力",也就是說:建立每回合的生存門檻。藉以達到生存門檻,也可以幫助玩家迅速建立玩遊戲的基本概念。

除了上述的特色,UR的遊戲有一個最大的特色就是:可以Solo Play...千萬別笑我宅!俗話說的好:"不怕玩不到桌遊,只怕找不到朋友",假如你/妳也有這種感覺,那就請買UR出版的遊戲(拍拍)。

順帶一提,UR在桌遊界第一款熱銷的遊戲是:種豆(Bohnanza)。這也是一款可深可淺的好玩Party Game,很適合在開新手團的時候拿來開場熱身。

Le Havre的內裝
LH的內裝(見上圖)繼承了出版公司:Lookout Games一貫的簡約風格,"沒有內裝"。沒錯!就跟"農家樂"還有"洛陽城外"一樣,盒子裡面空空如也,令人在開箱的時候不免有點寒酸的感覺...但是換個角度想想,也還好啦,畢竟之後也是要將配件另外裝在收納盒裡,內襯就算再怎麼漂亮也是要拿掉啦(自我安慰中,淚~)。 


Le Havre的說明書,密密麻麻的英文字是UR設計遊戲的註冊商標...
打開盒子之後,我不得不抱怨一下LH的說明書(見上圖),其實我還蠻不喜歡LH說明書的編排方式。第一點,字實在是太小了;第二點,圖示標在側邊而不是行間,雖然可以省篇幅,但是乍看之下很難跟內文的所指段落對應在一起;第三點,UR的遊戲很喜歡把進階資訊另外編成一冊(如上圖右冊),這是怎樣?!難道出版社覺得玩家會喜歡邊玩邊查資料嗎?

這個現象在"祈禱與工作"(Ora et Labora)裡更是變本加厲:說明書拆成了三冊、附帶兩張獨立的資料頁...挖哩咧!想當初我在開箱時,臉上可能不只三條線...

只要是資源轉換類型的遊戲, 收納盒是必備的!

Le Havre的錢幣(左圖)跟資源圖版(右圖)其實都不好拿, 這遊戲討厭有胖手指症狀的人...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遊戲內容物:錢幣、資源與其他指示物。LH比起PR(波多黎各)小黑人以及錢幣的品質,也沒有好上多少;但是一圓錢幣還是稍小,再加上資源圖示在遊戲中必須要一直翻來翻去的(沒錯!資源的正面跟反面是不同的喔!),不只難拿還容易誤翻...其實我個人認為,也許用資源條或是其他計數器可能對玩家管理資源時比較友善。

雖說很多資源圖示放在門前,玩起來是會讓桌面看起來蠻豐富的啦~但是這也代表LH會需要大張一點的桌子。至於其他的指示物,如船隻、米寶、回合圓盤以及記數圓盤的設計,其實是都還算中規中矩。

Le Havre的主要卡片: 建築物
所謂的"卡牌驅動"類型的遊戲,指的就是玩家在遊戲中以執行卡片功能為主的遊戲機制。這一類的遊戲,玩家回合間可以做的行動選擇通常很簡單。所以在LH中也是,玩家每回合都會補充資源到圖板上,然後執行一個動作。執行的動作可以是拿資源或是使用卡片(自己或是別人的)。每一輪的七個回合結束之後(見下圖),會進入餵養階段。

Le Havre裡的遊戲圖板, 回合進程由玩家依序在中間的航道前進船隻
圖板上方有三欄的待建建築物卡片, 圖板下方則是基本資源格, 會隨著遊戲進行增加
LH的勝利條件也是非常簡單,就是:誰賺得多誰就贏!這款遊戲的醍醐味就在於善用有限的回合數來轉換出最多的金幣,所以除了賺錢之外還要比誰賺得快!錢除了可以拿來買建築物與船隻之外,連沒有糧食餵養或是付租金的時候,每一個金幣都可以當一份糧食吃呢!

Le Havre藉由資源轉換, 可以獲取食物、貨物或金錢。上圖示範由牛隻變成牛皮的寫實過程...
在LH的遊戲機制裡,透過多元的資源轉換,使得賺錢的策略非常靈活。上圖表達的就是一個經典的轉換過程:如何把牛變成錢?(哞~)

首先藉由置放工人到圖版上拿取數隻牛隻,下回合再去踩"屠宰場"(Abattoir)將牛牛轉成數份牛排(香~)與半折數量的毛皮。從牛隻轉成牛皮與牛排價值可以將總值由三塊變四塊,而且牛排不僅可以買賣還可以在租用建築與餵養階段食用。此時玩家還可以在多花一回合的動作,去踩"皮革工廠"(Tannery),讓牛皮變成皮革與附帶的一枚金幣。這樣一個牛隻的完整轉換過程可以讓每一隻牛隻價值增加233%!但是也會消耗玩家至少4個獨立回合(包含最後將皮革賣出),這樣的轉換效率是否值得,也會讓玩家細細思量。

LH多元的資源轉換機制,其實是考驗玩家對於使用建築物與拿取資源時機的掌握。除此之外,遊戲當然還會運用更多手法增加策略性,例如大家一定猜得到的順位優勢。沒錯!當你要使用任一幢建物,除了它必須是已被玩家建設完成,還要當下無人使用才行。因為每一幢建築物只能容納一名玩家使用,於是經典的"防上家、卡下家"又再一次讓玩家傷透腦筋。如何精準的控制使用建築物的時機以增加轉換效率,絕對是這遊戲的醍醐味~

遊戲中最常使用的卡片: 借據!
另外,遊戲在過程中,玩家常常會因為資金週轉不靈而需要跟銀行借錢。在LH這款遊戲裡,餵養人口的壓力與"農家樂"相較之下減輕許多,而且之後有"法院"(Local Court)這幢建築物可以還錢(好寫實阿~)。但是因為每一張借據會伴隨1塊錢利息,況且1塊錢可以當1份食物;反之不然。而且因為餵養壓力而借錢就代表玩家的經濟體質不健全。

此時玩家在遊戲中就需要更需要穩定的食物收入:船隻。(見下圖)

Le Havre的主要卡片: 船隻
既然這個遊戲叫做"勒阿弗爾",船隻想當然爾在遊戲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船隻除了可以每回合成為玩家穩定的食物收入之外,還可以將貨物運至海外銷售。銷售貨物會變成玩家在遊戲後期的一大重點,因此除了船隻每輪可提供的食物之外,船隻的運貨量也會是建設(購買)時的一大考量。

Le Havre中最重要的三張建築物, 由左至右分別是: 船塢(Wharf)、航線(Shipping Line)與法院(Local Court)
遊戲中玩家可以藉由"船塢"(Wharf)製造船隻(或是用錢買),並使用"航線"(Shipping Line)將手頭上的貨物銷往其他城市賺錢。在這些轉換之間,最會被消耗的就是能源,因此玩家又要想辦法張羅能源、準備原料...等等。

總之,看到這裡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經眼花撩亂了呢?這也是我最佩服UR的地方:這些看似雜亂無章的的卡片功能之中,遊戲神妙的設計居然可以一面催促玩家漸漸的增加經濟實力,一面慢慢的理出有趣又不失平衡的換分路線。這是需要多少場的遊戲測試才可以找出這些合理的轉換參數與卡片出場的時機呢?畢竟這如同化學的轉換機制,若是設計稍有不慎,可是會全盤皆墨阿!

Le Havre是一款讓人上癮又會讓桌面很亂的遊戲
有人會問,這遊戲各種轉換路線在有限的回合中,會不會存在這最佳解?這個問題我之前在PTT上有看到梅大的Solo Game,在不考慮特殊建物之下,藉由賣石炭、鋼、牛以及麵包可以衝到400元(分)左右。所以這個問題在Solo Game或許有解,但是在多人遊戲當然會添增更多變數,而且再加入特殊建物之後,建築物的多樣性以及玩家間的角力都會讓每一場遊戲充滿變化。

況且,這個遊戲居然還出了特殊建築物的擴充!(見下圖)

Le Havre的特殊建築物擴充(Year 2010)
我很喜歡LH這一款遊戲,簡明的回合行動、豐富的換分路線以及平衡又不失趣味的遊戲設計,都讓我在每次遊戲結束之後回味再三。每一場遊戲中,玩家必須保持靈活的策略,嘗試不同的換分路線,以期得到最高的轉換效率。

LH的遊戲時間會因人數而有巨大的差異,若是開一場兩人局大概可以在45分鐘至1個小時內結束;然而若是四至五人局,則可能玩超過2個小時。但若是玩家有機會可以嘗試這樣經典的桌上遊戲,千萬不要因為那看似複雜的卡片及配件而猶豫,玩下去就對了!喜歡歐式桌遊的玩家你/妳,一定會沉浸於"勒阿弗爾港"(Le Havre)極深刻的韻味之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