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6日 星期一

桌遊偏貴的原因 -- 標題取自ptt BoardGame版

價格可以說是衡量物品價值的一項客觀指標,ptt桌遊版前一陣子也有一串名為:"桌遊偏貴的原因"的討論串。其實這個問題也是常常出現在小編的生活中,畢竟"歐式、美式或是戰棋"桌上遊戲在台灣確實仍屬於小眾的娛樂市場,因此大家對於一款桌上遊戲"應該要有的價格"也比較生疏。

這個事件讓小編想起前一陣子跟友人玩"Say Anything"發生的一件趣事。

Say Anything, 有趣的party game

上圖是之前玩"Say Anything"時,小編問了大家一個問題所得到的回答。大家猜到是什麼問題了嗎?問題是:請問我總共花了多少錢在購買桌遊?

結果大家寫下的答案都很相似,大概是介於10~20萬之間;只有一名玩家寫下了「在你的心中無價」這句話。大體上來說,這名玩家的答案最接近實情,但是為了公平起見,我還是請他寫下了一個確切的金額;然後他寫了全場最低的5萬塊...(沒想到"無價"的折現是5萬塊T.T~)。小編在此當然不會公布實際金額(跟很多大戶比起來其實也算是還好XDD),我目前擁有的遊戲總數大約在130~140套之間(不含擴),有概念的玩家或許心中就有底了。

桌遊在許多人心中認為偏貴,就跟小編無法理解:"一個包包要價30000台票、摩斯炸雞腿賣65塊或是居然有人會花60元Download Line數位貼圖"是同一個道理。因為沒有需求、或是不那麼喜歡的東西,價格看起來當然就會覺得"不合理"。ptt版友azer7890的回文(註一)就相當肯切,這個問題其實等同於要問玩家說:「桌遊要多便宜才會讓人想買?」,我想除了"越便宜越好"這種不切實際的答案之外,每個人可以接受的價格帶也都有所差異。

"市場決定價格"是不變的鐵則,目前桌遊的定價確實是參照國外的價格(當然還要再加上運費與通路商利潤),因此想要購買桌遊的玩家就要試著去習慣"歐美主流市場的定價",如果無法接受的玩家,可能就會投入地下盜版桌遊的懷抱...這與之前軟體盜版猖獗的台灣,到處充斥著"大補帖"的情況是一樣的(就算是現在盜版軟體仍然流竄,只是來源管道不同...)。

小編身邊也是有許多友人玩完一款遊戲之後發現深感興趣、結果詢問價格之後卻遲遲不敢下手,猶豫的原因不外乎幾個:1. 太貴、2. 怕找不到人玩、3. 怕不耐玩。第一項有主觀因素因人而異;第二項就是難解的習題,買桌遊最重要就是要找到戰友、尤其是適合的戰友,不然放著長灰塵也蠻心酸的;第三項就需要多做功課。

小編個人買桌遊的習慣當然也會考慮上述的原因,但是幸好有固定收入跟固定牌友,所以第一項跟第二項都比較不擔心。第三項就含有許多試驗性在其中,一般是建議玩過再買比較不會踩到地雷,或是看一些別人的評價與心得再衝(不排斥英文的玩家建議上BGG,通常在遊戲出現在台灣之前,就會有相關資訊)。尤其是近幾年遊戲資訊爆炸性的增長,怕買到不適合的桌遊,就等那些桌遊大戶先衝,然後觀察市場評價如何再下手。不要被「絕版」、「限量」這些字眼矇騙了,好遊戲大多會"再版",像是之前的"女巫釀"或是"異星前線"...等等,不再版的遊戲通常是因為市場反應不佳(沒人買當然不會想再版),所以買不到也別太執著。(註二)

幾款要價不斐的絕版遊戲, 希望廠商能大發慈悲再版這些好遊戲, 許多Geek級的玩家可是打開荷包等著出版商來掏錢呢!
小編之前文章裡也說過,桌遊在一般人的眼中終究只是厚紙板、卡片、與一堆木製或是塑膠製品的綜合體,老實講,要價五、六百元甚至破千,確實對於一般台灣人而言是"不太習慣"的價格帶。尤其是對消費主力的"學生族群"而言,是更加吃不消(有錢與有閒、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因此常跑一些桌遊咖或是私人的佛心團就是現在台灣玩桌遊的現況,要說做到人手一、兩套現代桌遊則不太可能。但是在桌遊Geek的眼中,遊戲不只是遊戲,而是寶物!不管是喜歡她的"美術"、"遊戲機制"、"主題性"還是"擁有絕版品的驕傲感",這些都與常人無異、只是對象不同!

桌遊的世界非常豐富,絕對不乏好玩的經典遊戲,因此覺得桌遊太貴而無法下手或許也是好事,這是一種保護機制,因為通常"撩落去"之後,就很難再回頭了...



註一:有興趣的讀者請參照這篇
註二:aethe大大也有一篇有趣文章在講OOP的情事,推薦給有興趣的讀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